上海数字植物志
Digital Flora of Shanghai
APG III系统
恩格勒系统
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
(Flora of China; 中国植物志; 秦祥堃, 2011)
Techn. Bull. Natl. Forest. Res. Bur. 8: 14, 1948; Flora of China 22: 123. 2006; 中国植物志 9(1): 598. 1996; 秦祥堃, 2011
地下茎为复轴型。秆高达4米,粗15毫米,节间长25-40厘米,幼时有白粉,箨环常具箨鞘基部残留物。箨鞘细长三角形,厚纸革质,黄色或有细小紫色斑点及棕色或白色小刺毛,边缘密生金黄色纤毛;箨耳微小深褐色;箨舌截平头,边缘密生纤毛;箨叶细长披针形;主秆每节分枝3-6枚,叶枝具叶2-4片,叶片宽10-28厘米。总状花序较延长,由3-10枚小穗组成,着生在叶枝下部的各节上,小穗含8-12花,长4-6厘米,颖3-5枚。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陕西秦岭。生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山谷。秆可制伞柄;笋味苦不宜食用。
花期4-5月 果期5-6月
上海原生种 极少见,产闵行区、松江区(佘山)等。 分布于安徽、福建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、浙江。
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辰山植物园 版权所有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辰花路3888号 邮编201602 电话:86-21-37792288 传真:86-21-67657811 电子邮件:wangyuanensis@gmail.com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辰花路3888号 邮编201602 电话:86-21-37792288 传真:86-21-67657811 电子邮件:wangyuanensis@gmail.com